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长株潭自主创新提升湖南竞争力

  在中国地图上,2.8万平方公里的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是个并不起眼的三角形。但在这片土地上,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世界级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南车株机、湘电重装等一批企业成长为中国甚至全球同行翘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先进矿山装备产业等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其间流淌的创新精神、结出的创新果实让人震撼,进而带动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快速提升。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之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企业奋力创新成创新主体

  地处中部的湖南,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资源总量上相比,这里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可谓相差甚远。但自2007年以来,该省1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国家奖励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五位,其中七成以上的成果来自长株潭地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在强烈的创新渴望下,长株潭地区企业和人才不断用努力改变区位与资源的弱势。

  1995年春,刚刚起步的三一重工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陷入困境。地段不好又缺钱,顶级专家愿意来吗?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费尽周折,找到了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的知名液压专家易小刚,用诚意和创新抱负打动了他。在易小刚的带领下,攻破了一道道技术难题,三一泵的市场迅速得到拓展。超长臂架曾是中国工程机械的痛。三一重工经过10多年奋斗,臂架从37米一直“长”到86米,每一次长高都给中国工程机械“长脸”。

  盾构机市场长期被西方国家把持。2008年,铁建重工落户长沙,再也不想受制于人。他们到河南“三顾茅庐”,挖到了程永亮这位国内盾构领域的元老,并让这个只有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的年轻技术人员,去管理一支包括6名博士生在内的400多人的创新团队。两年后,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首台盾构机成功下线,国产化率达到87%,创造了中国盾构机自主知识产权的最高纪录。公司如今已连续3年占领中国盾构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放眼长株潭,所有为自主创新贡献精彩的企业和人才,都有一部从零起步、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艰难创新史。但创新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也为他们带来了丰厚回报。自主创新,成就了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成就了株洲的电力机车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推动了长株潭乃至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有数据显示,该省特别是长株潭地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比重越来越大。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等多项投入指标,企业占全省的比重均达到了7成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的省级科技计划数接近50%,特别是在工业领域的项目超过6成。

  在长株潭地区科技创新“引擎”的带动和支撑下,湖南综合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12年湖南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10位,比2007年上升6个位次。创新绩效从2009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8位。

  政府引导整合多方资源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能够形成,是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该省科技厅厅长彭国甫认为,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引导统筹协调,将各方面力量汇聚形成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在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湖南大力推进“知识资本化、成果股份化”,在全国率先实行“两个70%”的政策,积极发挥科研机构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让科技更有效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创新地从政策层面为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强大支持。  

  创新科技项目立项、管理和奖励评价机制,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价值导向,突出标志性成果产出、转化及产业化的最终目标。在中国首创对科技重大专项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建立创新型企业科技政策联络员制度等。

  创新财政资金的科技投入方式,在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省级国有独资创投机构。至今,该机构直接投资8亿元,引导创投资本40亿元,带动社会多元化投资90多亿元。

  在中国首个出台创新型省市建设纲要—《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提出实施九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湖南。

  这些年,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湖南突出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节能减排和民生科技四个重点方向,主攻了一批产业化中的关键瓶颈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公益共性技术。这些专项绝大部分分布在长株潭,已成为科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力推进器。

  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国内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国内最大吨位的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等一批重大成果就此诞生。据统计,7年来湖南共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70项,突破了426项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重点新产品(含农作物新品种)612个,新增产值和利税分别达到392亿元和49亿元。

  协同创新的推进也越来越深入。从省内部门间的协同发展为省政府与科技部及国内高校院所的会商和合作,从产业协同发展为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区域间科技合作发展为国际科技合作。

  力争建成“创新特区”创造中国样本

  像长株潭这样的城市群,在中国并非独例。经济基础不强,区位和资源条件不突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交织分布。如何冲破不利条件的束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谋求跨越式发展,长株潭的探索已经给出了初步方案。更有样本意义、更具推广价值的方案,还需要长株潭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尝试和探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堪称“创新特区”。在管理体制、财税金融、产业发展、企业支持和人才优惠政策方面,国家赋予了他们先行先试的权力。当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开建的几个示范区,为经济发达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范本。

  目前,湖南也提出了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和期望,长株潭能获得国家提供的一个自主创新先行先试的平台,不仅能完善和探索创新经验,诞生更多的世界级成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而且能在军民融合创新、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全军综合类最高学府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位于湖南,该校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及航空宇航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拥有一大批成熟的、可以民用的、有市场前景的军工技术成果。湖南还是我国军事工业布局的重点省份之一,共有军工及军品配套单位149个。为推动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发展规划,省政府还与国防科大建立了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国防科大建立了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2012年该省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3亿元,实现军民融合产业产值1100亿元。更大的产业规模有待培育,而国家政策的开放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产业的高度。

  科技金融结合,长株潭一直在摸索。长沙高新区成为全国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后,在科技银行、科技保险、天使基金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效显著,创新的源动力与金融资本的倍加效应得到叠加。

  6年前,长株潭踏上了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探索之路,如今,长株潭又期盼着能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探索者,为中国提供创新样本。(尹文辉 单祖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