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韶山发现毛主席塾师墓葬


        ■墓葬位于滴水洞虎歇坪,墓主毛麓钟是毛主席最后一任塾师
        ■9月10日,凡持教师证均可免费参观滴水洞,拜谒毛麓钟之墓

        湘潭在线9月9日讯(文/图 刘赟 谭意) “知道墓葬的也许并不知道墓主是毛主席的塾师,而熟知墓主的人也难以获悉其葬归何处,不过这一切终将尘埃落定。”9月7日,韶山管理局向社会公布:经专家论证,韶山最新发现毛泽东在韶山最后一任塾师毛麓钟的墓葬,并得到其后人确认。当天,韶山管理局作出决定:9月10日,持教师证可免费参观滴水洞,拜谒毛麓钟之墓。

        墓葬隐于滴水洞虎歇坪的半山腰
   
9月7日上午,我们从韶山“滴水仙境”牌匾右侧的青石小道拾级而上,步行200余米,见路旁右侧立一小宅。小宅一侧的竹林间隐隐出现一小径,沿其入行30余米,便可见一座水泥墓葬。
   
该墓葬占地10余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背山的三面由水泥墙拱护。水泥围墙内嵌一汉白玉墓碑,碑文上书“一九九八年春十九派显考毛公麓钟 显妣毛母贺氏之墓子泽承、泽合、泽癸、泽普率子敬立。”看得出,这是毛麓钟的后人所立。墓右侧的汉白玉碑上亦刻有文字(223字,含标点符号),概录毛麓钟生平。
   
“我们联系了毛麓钟的孙女,证实了该墓葬确系在原址上进行的修葺。”韶山宾馆罗隆军总经理表示,韶山管理局将对墓地进行保护性开发,制作指路牌,并专门铺设一条小水泥路,直通墓前。
        他是韶山冲考取的最后一名秀才
   
毛麓钟原名毛禄生,因认为父亲取的名字俗气,而自作主张,谐其音,改为“麓钟”,意即“韶麓钟灵”。
   
事实上,毛麓钟也确是一个堂堂正正、超凡脱俗而又饱学多才的人物。他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丙寅十月二十四日,年少时,受祖父毛兰芳熏陶,博览诗书。光绪18年(1892年),毛麓钟参加童试,中了长沙府秀才,成为韶山冲屈指可数的一位学子,也是该地考取的最后一名秀才。
   
青年时代的毛麓钟,为了干一番大事业,视国为家,四处漂流,“初应江南提督沈茂胜之聘,以其文才襄办军务:继走武陵,为参军何梅岭之书记。”
   
随着时局的变化,毛麓钟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对满清政府的愤慨转而反抗,由主张君主立宪的改良政治态度转而赞成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后来,他在云南护国军蔡锷将军部下任军中文书之职,并参加过讨伐袁世凯的战争。
   
他还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开办新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坚船利炮,富国强兵,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他在韶山东茅塘开办了一所中西合璧式私塾——面山楼私塾,毛泽东在此求学半年。
   
1921年6月8日,毛麓钟因病辞世。

        七位塾师中他对毛泽东影响最大
   
据《毛泽东的家世渊源》(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龙剑宇 著)一书记载,毛麓钟是毛泽东五服之内的一位堂伯父,也是毛泽东最后一任塾师,更是毛泽东少年时代七位塾师中最为超凡,对毛泽东一生影响极大的人。
   
1909年前后,毛泽东因与先生毛宇居(毛麓钟的侄儿)顶撞,被父亲命令回家劳动,其时毛泽东已失学三年——毛顺生再也不准备给儿子求学的机会了,他给毛泽东找来了一位18岁的“媳妇”,试图拴住毛泽东的心,可是毛泽东坚不就范,于是跑到东茅塘的毛麓钟家“借宿”。
   
毛麓钟慧眼识才,要将毛泽东收为学生,毛顺生不答应。几经周折,毛泽东终于登上了面山楼私塾。
   
毛麓钟对毛泽东这个本家侄儿十分器重。他常向人说:“润之有超群的领悟力和非凡的记忆力。”他精心指导毛泽东点读《史记》、《汉书》和历代诗书辞赋等古籍,又读了《日知录》和许多时论新书。
   
1910年,毛泽东在这里寄宿学习了半年时间。毛泽东将毛麓钟的思想、人品和学识深深地铭记在心,他曾说过在读《三国演义》等书时,“有一天忽然想到,这些小说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这时的毛泽东已经开始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和农民、土地问题,并渐渐树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伟抱负,而这不能不说是毛麓钟“开启民智”教育的一个结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