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外来工心理调查:8成工人业余时间只是睡觉聊天

68%的外来工时常感觉孤独 八成外来工业余时间几乎只是睡觉聊天 番禺石碁政府启动大规模心理培训 十多万外来工有望受益

  文/本报记者 张强 图/ 记者邱伟荣(署名除外)

  “你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了吗?”心理老师黄燕霞对一百多名外来工问道,现场鸦雀无声。“找不到?还是不想找?”黄燕霞又问……

  这幕场景,发生在番禺区石碁镇的外来工心理辅导培训班的第一堂课上。随着外来工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外界关注,这个拥有十多万外来工的工业重镇从6月27日开始,着手组织一系列的心理疏导活动。目前看来,长期隐蔽在工厂围墙内以及这个群体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了集中的展现。如何对症下药,是有待政府、企业和外来工自身合力求解的难题。

  为了上好这堂课,黄燕霞做了精心的准备,幻灯片做得格外精美。她长期为一所学校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给成年的外来工上课,她既兴奋,又紧张。

  心理培训新鲜而神秘

  牺牲休息也要尝尝鲜

  6月27日上午9时,黄燕霞早早地等在石碁镇****学校的教室内。学校门口陆陆续续来了几辆大巴,几个工厂的负责人带着穿着工服的工人们走下了大巴。

  工人们进工厂时都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但心理辅导对他们而言,是件新鲜而神秘的事物,因此宁可牺牲休息时间也要来尝尝鲜。石碁镇流动人口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他们把组织心理辅导的想法告诉各个企业的负责人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都说“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黄燕霞随后分析了一个浙江的年轻外来工“想不开”跳楼自杀的案例,她认为,当今外来工主要存在五方面的心理问题:“孤岛状态”引发的心理问题,缺乏归属感,失落自卑,被剥夺感,以及焦虑忧郁的心理。

  上班之余“睡觉越睡越累”

  专家建议有空多出去走走

  68%的外来工时常感觉孤独,80%的外来工业余时间几乎只用于睡觉和聊天,即使偶尔有些娱乐活动,也以打麻将、打牌为主,单调乏味。有外来工反映,“睡觉越睡越累”,黄燕霞说,这是心理问题引起的生理反应,她建议大家“有空多去商业区走走,不一定要买东西”。

  黄燕霞之所以建议大家“多出去走走”,是因为外来工普遍缺乏归属感这一事实。“你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了吗?”黄燕霞对在场的一百多名外来工问道,现场鸦雀无声。“找不到?还是不想找?”黄燕霞又问。工人们的回答“七三开”,更多的人说自己“不想找”所谓的“归属感”。

  “我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赚钱养老人,然后回家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吗?”几位外来工在交头议论。

  何登余,35岁,四川泸州人,初中毕业后来广州打工,在联亚制衣厂广州分厂一干就是19年。从最底层做起,他目前已是这家港资来料加工厂广州分厂的后勤主管。

  当天,他带了20多名员工前去听课,从业19年,他还是头一回接触心理课程。何登余告诉记者,跟他们那代人相比,已成为工厂主力的85后、90后更需要心理辅导,“我们那代人能吃苦,工资涨了就开心;85后、90后可不一样,他们对工资看得不如我们这代人重,但对开心与否要求很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管理起来有难度。有的90后男员工,因为领导叫他把怪异的发型剪掉,他就辞职不干了。”

  只跟工友或老乡有来往

  梦想联谊活动扩大交际

  目前联亚制衣厂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重新审视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进一步完善厂区内的娱乐设施,组织晚会、球赛,开展拓展训练等等,目的就是为了排解员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赏罚制度方面,经济上“只奖不罚”,惩罚的手段定为批评教育。

  此外,企业管理层面对85后、90后的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们宁可少赚点加班工资,也不喜欢加班;他们喜欢在短时间内把手头该做的工作做完,一下班就走人。工厂提供免费宿舍,但至今仍有空床位,他们宁可自掏腰包,也要在外面租房子住。”

  何登余认为,对外来工的心理辅导,仅靠企业自身很难做好,政府的协助非常重要。他已向石碁镇流动人员管理中心表明了“希望政府进厂辅导员工心理”的意愿,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工厂管理者普遍认为,每间工厂的具体情况不同,员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同,政府进厂辅导,有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该镇流动人员管理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心理课程,联谊活动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外来工反映自己生活圈子小,感觉生活孤独无趣;如果流管中心可以多组织工厂间的联谊活动,他们的归属感会增强。

  二十岁出头的少男少女如今已成为外来工的主力,工厂的产业性质不同,男女比例也不同,比如:联亚制衣厂“女多男少”,而集装箱厂“男多女少”,单凭一个企业,很难解决这些年轻外来工的恋爱需求。有不少员工居住在厂区内的宿舍楼里,平时很少外出,只跟同宿舍、同车间的工友或老乡有来往,他们想通过联谊活动扩大交际圈的意愿都很浓厚。

  昨天傍晚,记者去到了联亚制衣厂的员工宿舍,员工们已经吃完晚饭,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坐在宿舍里发呆。宿舍免费,床位上下铺,格局类似于大学宿舍。

  年轻外来工多心存志向

  工厂办管理学院助成长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年轻外来工心存志向,但他们普遍有这么一个困惑:“我们只懂生产产品,如果在工厂一直干下去又能怎么样呢?不还是外来工吗?这辈子就这样了。”

  何登余时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员工,仅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做到了这家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大工厂的后勤主管,他很知足。据了解,联亚制衣厂也曾从高校大量招聘大学生担任管理者,但这些高学历年轻人的表现远远无法达到老板的预期,“心也不够定,在厂里待不久”。

  久而久之,工厂的管理层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以学历论英雄”——事实上,该厂负责生产的厂长本人也只是个初中文化程度的外来工。三年前,该厂成立了“联亚管理学院”,不计学历,选拔、培养有潜力的员工,带薪脱产培训,日后提拔,以化解外来工对个人职业前景的忧虑。

  培训结束后,他们将到各个车间当“小组长”,直接管理20多名员工,工资提升80%。若在“小组长”的位置上表现出色,则有机会升任“大组长”,管理100多名员工。“大组长”再往上升,就是何登余的级别——部门主管了。

  “双职工”中有一人做到小组长以上,工厂还会提供设有厨房、装有空调的“夫妻房”。但奇怪的是,每次管理学院选拔,都只有几十人报名,何登余认为,这跟外来工“长期不够自信”有关。

  28岁的小胡是何登余的泸州老乡,从管理学院毕业后担任小组长,月收入3000多元,他说他目前充满了***,想在那里一直干下去。

  据了解,联亚制衣厂在全国共有2万多名员工,总部设在安徽合肥,广州分厂自创的“管理学院”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将在总部推广。

  房价超出经济承受能力

  但仍想把户口迁来广州

  小胡很幸运,他的妻子是在广州找的,是兄弟工厂的员工,四川老乡。小两口都打算在广州继续工作和生活下去,但他们坦言“并不会在这里扎根”,主要原因是广州的房价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番禺区买套房起码要五六十万元,他们根本付不起,即使申请按揭,也还不起贷款。而在老家买房只需要一二十万元。

  房子也是何登余的一块心病,尽管他已是部门主管。何登余的妻子也在广州打工,孩子11岁了,留守在老家,由老人带着上小学。他打算在孩子上初中后,让妻子回老家带孩子。到那时候,“留守儿童”的问题就变成了“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何登余说他很无奈,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是许多外来工家庭都正在面临的“两难”。

  尽管受高房价和乡亲的影响,外来工们在广州扎根的意愿并不强烈,但他们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希望能够把户口迁到广州。

  29岁的陈迅是该厂的一名会计,由于老家在湛江,又是大学毕业生,即将推出的积分落户制极有可能惠及他。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现在办港澳通行证和签注都得回老家,太麻烦了;包括以后孩子上学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享受到广州市民的福利待遇和便利条件。”
这些人也这太懒了
这不叫懒 应该是很累, 要找个时间好好补偿补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