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调控楼市,地方政府出手很谨慎

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下发后,国内不少地产观察人士一直怀疑,此次楼市新政的效果会不会因为地方政府的“阳奉阴违”而大打折扣。虽然到目前为止,仅有北京、深圳、青岛、南京、合肥、西安等近十个城市或地方出台了地方政府新政细则,大多数地方新政细则仍在酝酿之中,或者说大多数地方政府仍在观望之中。

同时,据记者分析,各地方新政细则虽然均在总体上并未脱离“新国十条”的要求,但都在小有创新的同时保持了相应的自主性,即既配合落实了中央政策,又留有一定退路。

北京新政细则出台前,媒体传言比“新国十条”更严厉,但逾期公布的内容则不难看出,其相关规定基本都停留在“新国十条”的框架之内,其中多条政策虽按照“新国十条”的上限实施,但并没有太多创新之处。而从4月30日开始,媒体就吹风即将公布的深圳新政细则,直到5月6日才揭开神秘的面纱。期间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无疑可以看出地方政府与救市时的“急不可耐”相反,出台调控新政细则很是谨慎。

透过北京细则和深圳细则等的表现,以及上海、广州等城市新政细则出台的“滞后”,可见政府的“观望情绪”。这也是多数地方政府基于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大、担心地方经济受到拖累的一贯表现。世联研究分析师就此认为,通过北京、深圳新政细则的“头羊效应”,已经大概能够判断后续地方政府新政细则的走向。也就是说,各地方新政细则基本都不会在调控关键点超越“新国十条”,或比“新国十条”更为严格。

“不少地方政府,对于此轮楼市调控所抱心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或者说三个阶段:一是观望,二是谨慎跟进,三是酝酿对策。‘新国十条’出台后,包括广州在内的不少城市相关部门就相继召集开发商商量新政应对之策。”有分析人士认为,很少有地方政府认为本地房价太高了而主动地、积极地遏制高房价。以致即使在此轮楼市调控之下,不少地方政府仍然会表现得很犹豫。

新政后,开发商纷纷通过垫首付、借用身份证等为购房者规避“二套房贷”影响,而夹于宏观调控和开发商之间的地方政府将如何取舍?也就是说,即使各地方政府新政细则相继落地,但如果多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出台,那么此次楼市调控能否引导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是短期打压还是长期抑制持续上涨的房价?将是一个存在悬疑的命题。

同时,上述分析人士更认为,楼市调控如果不触及现有的地方土地财政等深层次命题,不在诸如地方问责制上建立更完善的约束机制,调控周期过后,房价再度报复性上涨或许依然难以避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