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长株潭25年经验支招滇中城市圈

  《滇中城市圈猜想》系列报道自上周开始每天推出一期(周六、周日除外),以云南人的视角观察、学习,同时也冷静审视这块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陆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经济热土的得失成败,并寻访到当地一些知名区域学专家,对广东、云南发展城市经济圈都有哪些优劣进行了理性分析。这组报道不仅牵动了一直关心家乡建设的昆明读者的心,更引起曲靖、玉溪、楚雄地区市民、学者、官员的关注。从今日起,报道进入第二个阶段,将陆续刊发本报另一组采访团在被喻为“中国最早自觉进行城市群改革”的长沙、湘潭、株洲三市的采访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11月初,长沙橘子洲公园,世界上最大的毛泽东雕像外围的脚手架正在拆除。当地媒体援引专家的话称,即使遇上98年那样大的洪水,雕像也将安然无恙。但是就在2个月前,湘江比往年提前1个月迎来了枯水期,水位连续刷新历史最低纪录。严重的时候,人们可以步行穿越干涸的橘子洲。

  毛泽东雕像是湘江风光带建设的一部分。这条河连接起长沙、株洲和湘潭,在长株潭一体化的命题中,湘江成为一条整体连贯的生态文化走廊;而湘江之困也成为一体化命题中最令人头疼的一部分,“如果水位再低几厘米,长株潭三市的一些自来水厂将取不到水”,当地官员说。

  从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进入实质性建设开始,类似的矛盾一直紧紧相随。

  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之后,在东南沿海地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之后,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故乡也开始寻找承接沿海改革开放成果的发展方式。

  “我们不能走东部的老路,我们要在一个工业化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来完成工业化之后的发展阶段”,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长株潭智力办副主任朱翔解读说。

  “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湘潭市常务副市长毛腾飞——兼具这场运动的参与组织者、参与设计者及实践者的多重身份——如此总结一体化背后的推动力。

  2007年12月14日,在长株潭一体化的设计者们为中国中部的这个城市群、经济区论证并实践了20多年后,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的精髓,就是要解决类似湘江之困的矛盾。

  地方的经济发展冲动,终于戴上国家政策帽子,开始驶上另一种发展方式的快车道。

  一体化始于“毛泽东城”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时任长沙市城建局局长的潘基踬提出把当时湘潭县划归长沙市建设“毛泽东城”。虽然最终被否定。但这是关于长株潭一体化的最早的构想。

  伟人故里,到处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影像,从餐馆悬挂的照片到出租车挂的小饰件。

  长株潭一体化,也和伟人有关。

  82岁的张萍告诉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初,时任长沙市城建局局长的潘基踬在一次讨论城市发展规划时,提出把湘潭县(1952年前,现在的湘潭市是湘潭县的一个区,而现在的株洲市是湘潭县的一个镇——记者注)划归长沙市建设“毛泽东城”的意见。随后,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周士钊到北京看望毛主席时,提出建设“毛泽东城”的构想,但被否定。

  毛泽东城,是当时学习苏联老大哥,效仿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产生的想法。这被湖南方面普遍引用为关于长株潭一体化的最早的构想。

  后来关于长株潭一体化的历史中,成为里程碑式人物的是张萍。他是中国最早提出城市群经济区概念的学者。

  张萍现任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会长。1982年12月,任省政协委员的张萍在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把长沙、株洲、湘潭在经济上联合起来,逐步形成湖南综合经济中心。”

  1982年,经中央批准创办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已经启动建设,第一个改革开放的浪潮从南海扑来,“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作为沿海的后方、内陆的前方的湖南该怎么办?”张萍当时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张萍分析,湖南没有像广州、武汉那样大型、超大型的经济中心,最大的城市是省会长沙,当时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也已经排到30位以后,以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力而言处于弱势。但是湖南有一个稀缺的城市资源,就是这个呈“品”字形的城市群体——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两两相距不超过50公里,而且在经济社会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三市整合,实行一体化发展,就可以形成能够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在城市的经济功能上由分力转化为合力,由弱变强。”

  提案得到许多与会代表的赞同,反响热烈。

  随后,张萍和同事用了4个多月,对长株潭三市的主要部门和基层单位进行了调研,向湖南省委提出了决策建议性的总体和专项的实施方案。

  如果按照张萍设想,“在三市结合部筹建统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就能抓住和充分利用沿海辐射的最好机遇,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个新结构、新布局的新市区将会屹立在三市结合部的湘江之畔,不仅长株潭区域的发展面貌与今大不相同,对全省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可惜,时代有它自己的特色和烙印。

  刚起步就夭折

  一些代表提出质疑:“长株潭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还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太不公平”,1986年秋,长株潭一体化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夭折了。

  1984年11月10日,湖南省委常委会一致决定把建立长株潭经济区,作为振兴湖南经济的战略重点。并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经济技术协调会议制度和三市市长联席会议、成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张萍被委任主持规划办的日常工作。

  当时的启动工作着重抓了包括金融改革、电讯、供电、交通、供气、城市合理布局、环境治理、银团贷款等十大工程,“有些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金融改革方面,建立了长株潭三市资金拆借市场。根据当时的规定,银行不能跨市贷款。湘潭农业县少,而株洲的农业县多,农忙季节株洲的资金紧张,而湘潭的资金却用不完,因此两地的银行和政府都强烈要求打破这种封闭的金融体制,“办公室召集三个市的人民银行行长在韶山开会,就这个资金拆借市场达成了协议。”

  其次是在长株潭实行票据的同城交换。“三地之间就那么几十公里远,彼此之间交换票据要通过邮局挂号,途中的时间就耽搁三四天”,后来大家协商,在三个城市的交汇处——易家湾镇设立了长株潭票据交换站,实现票据当日交换。

  张萍还带着三市的银行领导到株洲电厂,就电厂扩容问题提供了银团贷款。而在当时,在三地对重大项目组织银团贷款,异地贷款的行为是被禁止的。

  另外一些工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如实现了三市电话同城化和与全国30多个城市的电话直拨工程建设规划等等。

  在今天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诸多项目上,仍然可以看到20多年前的规划的影子。

  这种以城市为中心和依托建立经济区的思路,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除媒体大量报道外,1986年5月,日本国土研究中心干事长考察后认为“探索出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新路子”,而北京10个政府部门组团赴湘考察后,参照长株潭经济区的方案,建立了以北京为中心包括河北省的廊坊、张家口、承德等市的环京经济协作区。

  后来因为“反长株潭经济区”的势力迅速膨胀,一些代表提出质疑:“长株潭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还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太不公平”,1986年秋,张萍辞去规划办负责人的职务。

  长株潭,这个后来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自觉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带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夭折了。

  蛰伏十年三市重牵手

  1995年,时任湘潭市委书记的陈叔红认为湖南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长株潭这个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这个分析得到当时长沙市委书记秦光荣、株洲市委书记程兴汉的赞同,三市书记决定重提长株潭。

  转机出现在1995年。

  当年10月,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期间,时任湘潭市委书记的陈叔红,基于对当时国内外大环境、大市场的分析,从以湘潭发展看湖南经济走势出发,认为湖南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长株潭这个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

  这个分析得到当时长沙市委书记秦光荣、株洲市委书记程兴汉的赞同,三市书记决定重提长株潭。

  “刚开完会,我在蓉园宾馆大厅偶遇秦光荣书记,他将他们的这个意见告诉了我,并邀请我到他的办公室,就长株潭一体化如何进行,如何重新启动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张萍后来回忆。

  1996年,长株潭概念再次浮出水面。湖南省成立了以时任省委副书记储波为组长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计委(后来的发改委)。湖南省决定以长沙为中心,进一步突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作用,把长株潭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现代化的网状城市群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从1998年开始,湖南省计委牵头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五同规划”,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后来又制定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

  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出炉,这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在这个过程中,长株潭产业一体化等规划陆续出台。

  直到这个时候,长株潭仍然是中国第一个自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城市群。这个“自觉”,除了表示主动性,还表明,这仍然是地方一级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必须在一定的框架下来规划和实施。

  而在顶层设计者的理念中,长株潭应该成为中国中部的一极,应该起到衔接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中原城市群的作用。这远非是一个区域性经济体所能承担的使命。

  同时,还有来自一体化内部的阻力,“三个城市做城市群,毕竟是围绕资源整合来做文章,把三个市的资源整合起来,就要突破阻碍发展的体制,必须要找新的手段。”新的手段是什么呢?时任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的毛腾飞,和他的同事一直在寻找答案。

  后来他们从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新区上找到了答案,“要改革,成立试验区”。

  长株潭城市群的龙门一跃,是在2007年12月14日。这一天,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和长株潭城市群一同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还有武汉城市圈。

  中央政府一下子在中部开辟了两块儿“试验田”,来摸索中西部后发达地区的跨越式科学发展之路。

  ■一体化脸谱

  长株潭标志

  11月12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标志对外公布。标志设计以“CITY”(即城市)的首字母“C”为主要设计元素,内含了长株潭3+5城市群。蓝绿两色则体现了长株潭的山水特色。这是继类似“长株潭公交”,“长株潭电视台”等公共设施的标识之后又一诠释长株潭含义的标识。

  交通先行

  “长沙市现在在修地铁,三城之间在修城际轨道。外围我们还有5个城市,称作3+5,常德、益阳、岳阳、娄底、衡阳等等,修城市轨道交通。再通过5再带动6”,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解释一体化首先要交通先行。

  三市“五同”

  为了在一个可以感知的层面上实现一体化,从1998年开始,湖南省政府提出建设“五同”,即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境共治。“五同”的建设使长株潭三市在形式上成为一家,并给市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试错权

  “试验区”的定位,为长株潭的发展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会,“其实试验区是没有钱没有项目的,我们只有试错权,不怕错误,因为错误也是经验。”

  湘江之困

  经济一体容易,行政一体太难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已推进了25年,但问题仍然存在。

  三市之间,为合作共赢,虽偶有让步,但利益当前,仍然要竞争。

  竞争的背后仍然是行政壁垒。湖南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刘茂松教授曾提出,要最终实现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原三座城市独立的行政主体地位,形成一个新的高级别的行政主体,并由这个新的行政主体来规划、组织和实施新城市及所辖范围的基本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

  但是很多区域经济专家并不认可该种说法。张萍认为这只能是一种趋势,“先经济一体化后行政一体化”,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行政一体化。而湘潭市常务副市长毛腾飞更是认为:“不要提行政一体化,很简单,三个正厅级班子,一合并,剩下的官员都去哪儿?这样做都没有积极性,只能谈资源整合。”

  当下,行政掣肘已经成为经济一体化浪潮中的通病,即便在长三角区域,也有江浙沪3条省界,15条市界需要跨越。这显然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指望长株潭破题,也未免强人所难。

  长株潭高速发展仍靠高消耗

  另一个老问题是环境。

  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是“两型社会”建设题目中应有之义,但实施起来却是任重而道远。

  为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对老工业区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但是压力很大”,朱翔介绍,湖南原来是重工业结构,工厂很多是直属中央部委的,比如很多冶金厂等等,“所以湖南要搞两型,就得和中央部委协商,这是条条和块块的关系,条条是湖南,块块是中央。”

  2005年,时任湘潭市环保局局长黄常见决心要关湘江边上的一批污染企业,他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袒露心迹,“分管工业的副市长看到我就头疼,批评我没有大局观”。为了关闭竹埠港工业园区的一家污染企业,他甚至要去找蹲点的市人大领导谈心,磨蹭了两个多月,才最终关了。直到2005年前,湘潭市环境监察支队的日常工作还都是“一边看着企业往湘江排污水,一边去和企业讨价还价排污费”。

  而湖南省社科院学者刘黎辉认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2008年,湖南省省长周强宣布,要将湘江打造成中国的莱茵河,借鉴莱茵河流域统一管理的经验,实行“一江八治”的体制机制,即湘江流域管理委员会将由省里主要领导负责,流经八市的市长都是成员,并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

  但是这仅仅是湖南省应对“两型”这道考题的开始。

  ■一体化历程

  1982年底,湖南省政协委员张萍以提案形式,第一次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

  1984年底,湖南省政府设立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并建立“三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

  1986年底,由于种种原因,长株潭一体化项目被搁置。

  1996年11月,长株潭三市和省社科院联合在株洲召开了“长株潭经济区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视。

  1997年3月,湖南省委组织召开“长株潭座谈会”,把长株潭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1998年,湖南省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省长任组长。

  2000年编制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十五”规划》中提出“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2005年8月,湖南省发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这被认为是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性规划,也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6年4月,中部崛起战略启动,在《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首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

  在2006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来源:云南信息报
长株潭在线 -  真实、丰富、分享的精神家园
http://hope.blog.changzhutan.com
毛主席的雕像真有气魄!
长株潭直饮水第一站 www.water512.com友情联系:13755013250 长沙市人民东路63号
期待早日治理好湘江,打造出一个美丽的湘江风光带。
品人生似棋,忆岁月如歌,享生命如虹~!
主席雕像当然好了
品人生似棋,忆岁月如歌,享生命如虹~!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