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株洲兄弟导演获华表奖

前不久,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华表奖第13届颁奖晚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株洲籍兄弟导演彭家煌、彭臣首次执导的公益电影《走路上学》,凭借唯美气质和浓厚的人文情怀一举斩获优秀少儿影片、优秀少儿男演员两项大奖和新人编剧奖、女演员奖提名,成为今年华表奖的最大黑马。近日,该片又收到金鸡奖入围的通知。

  《走路上学》以贫困山区儿童艰难求学为题材,讲述一个与勇气、与爱、与梦有关的故事,彭家兄弟也圆了一个他们做了40年的电影梦。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导演兼编剧的彭臣,他们刚刚获得的华表奖杯静静地矗立在办公室。

  飞索求学点燃电影梦

  上个世纪70年代,株洲上月塘的孩子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兄弟自制的“幻灯影片”。一个小木盒前端插上一块玻璃,上面用毛笔描摹了潘冬子、瓦尔特等人物形象,再利用手电筒的光源将其投射到白墙上,供伙伴们观看,他们就是彭家煌、彭臣兄弟。

  1985年,17岁的彭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填报了唯一的一项——北京电影学院编导系,可最后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这并没有泯灭他心中的电影梦想。大学毕业不久后,彭家兄弟进入深圳闯荡,经过多年打拼,已在电视广告制片行业小有名气。

  2007年9月,南方周末上一篇《飞索求学》的报道吸引了彭臣。为了求学,云南福贡县马吉乡的400多名孩子每天都靠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溜索过江求学。那悬空的铁索、飘零的身影一下子烙在了彭臣的心里,这正是他想要的电影题材。

  随后,彭臣就踏上了寻访马吉乡溜索孩子的旅程。

  拍摄道具通过铁索过江

  云南回来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彭臣就写出了《走路上学》的电影剧本,兄弟俩投资1000万元准备开拍。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电影并没有选择新闻报道的马吉乡的布腊村拍摄,而是选择在离马吉乡30多公里远的六库镇进行。一个首次拍电影的导演、一群毫无经验的非专业演员以及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电影的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当地没有电,没信号,连进山的路都是我们自己挖出来的。”彭臣颇为感慨。每天凌晨4时,剧组人员从六库镇开车出发,经过两个小时才能到达拍摄地,然后将拍摄的道具、摄影器材一件一件地通过铁索运送到江对岸去。

  《走路上学》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没有桥的山村,7岁的小男孩瓦娃希望每天能像姐姐娜香那样,溜索过江读书。一天姐姐在溜索上失手坠落江中,瓦娃失去了至亲也失去了最好的玩伴。桥建好后,孩子们可以走路上学了,瓦娃却再也不能和姐姐一起过桥上学了。

  在电影杀青那天,彭臣和哥哥溜了一次铁索,呼啸过江时,彭臣都没敢睁眼,铁索上的毛刺将他划出满手的血。

  处女作入围金鸡奖

  电影只用43天就拍摄完成,可是后期的制作却花了近两年的时间。

  “我希望电影里的微笑、眼泪、纯真、友爱、坚持、梦想,如同写毛笔字一样,墨慢慢地散,在无形中潜入观众心灵深处。”彭臣介绍影片的高潮部分,姐姐娜香掉入怒江时,画面中仍然没有嚎啕大哭,镜头推向的是咆哮而去不舍昼夜的怒江,只有音乐戛然而止。

  今年6月份,《走路上学》在“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脱颖而出,成功入围“亚洲新人奖”。影片在试映会首次播放,播完之后热烈的掌声持续了几分钟,观众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久久不愿离席,有观众抹着眼泪要求捐钱帮助溜索上学的孩子。如此的反应,让彭家兄弟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下了。

  随后在8月份,《走路上学》入围华表奖四项提名奖,最终斩获优秀少儿影片、优秀少儿男演员两项大奖。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彭家兄弟百感交集,多年的电影梦想在此刻悄然绽放。

  目前,《走路上学》又收到27届电影金鸡奖入围通知。
支持一下
支持一下
支持一下
支持一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