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土地财政升级:"偷偷卖地" 房价泡沫根子在哪

“偷偷卖地”:土地财政的“升级版”

据4月4日央视报道,在江苏扬州市有这样两个小区,业主们住了几年后,突然被告知房子马上就要拆了,手中的土地使用权证即将成为一张废纸。



原来,有关部门偷偷地把地卖了,业主们却毫不知情!

扬州土地资源局给出的解释是“为了提高城市的品位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不止一个地方政府在做”。而报道揭示,如此闹剧之所以能够上演,是因为扬州市政府通过此次拆迁,可以获得20多亿元的土地出让金。这说明土地财政在一些地方已经悄然升级。

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卖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的财政模式,又叫“第二财政”。因其见效快、收益大,在一些地方,正大行其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则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然而,土地是有限的,总有卖完的一天,因此地方政府的土地卖得越多、卖得越快,土地财政的“寿命”就越短。如果可卖的地卖完了,地方政府转而一门心思抓“第一财政”,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但“扬州偷偷卖地”事件告诉我们,长期过分依赖土地财政的一些地方,已经习惯了土地财政的“多快好省”。在此情形下,“偷偷卖地”、强行让土地财政“升级”,似乎不可避免。

假公共利益之名,为地方财政增收,这是“扬州偷偷卖地”事件的实质。至于它是不是损害群众利益,有关方面似乎并不在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