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湖南长株潭:“两型”三年十件事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获悉: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3年多来,长株潭三市GDP占湖南全省42.6%,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环长株潭(3+5)城市群八市GDP占全省80%,成为拉动湖南高速前行的核心增长极。

  三年来,湖南在10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推进机制初步建立。建立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推进机制,省里成立了高规格领导协调委员会,集中抓好重大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标准和规范制订、重大区域性项目协调。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在省统一规划下,大胆先行先试:长沙着力打造“一江两岸、山水洲城”的生态宜居城市;株洲市是曾经的中国十大重污染城市,正蜕变为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湘潭市正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家园。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推进改革,组建湖南投资(000548,股吧)发展集团作为试验区主投融资平台,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积极探索组建OTC市场,争取设立“两型”产业基金和长株潭“两型”城市发展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将撬动3000亿元社会资金。同时,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出台70多个文件及保障试验区改革建设的决定,提供有力法制保障;在全国率先编制了“两型社会”建设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已有34个部委、71户中央企业在试验区布局实施规划环评、排污权交易、节水型城市等50多项改革试点。

  规划体系初步形成。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编制1个改革方案和10个专项改革方案、1个区域规划和16个专项规划,明确了系统性好、创新性强、层次很高的行动路线图。凸显了规划的“两型”特色,积极推行国家规划的环评试点,实施反规划法。狠抓规划落地。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融资规划“四规统一”。实行规划“一票否决”。

  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展开。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行政管理、城乡统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节约,建立价格杠杆调节机制,实行绿色电价,试行分质供水和阶梯式水价。环境保护,探索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实施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试点,创造农村环保自治模式和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土地管理,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长沙新河三角洲节地模式,进入世博会国家馆。行政管理,推进“法制湖南”建设,率先全国出台行政程序规定和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促进行政权力“阳光化”运行,实施审计“四分离”改革。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探索较好的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把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对接、共建共享共管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努力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轴、以水能充分利用为重点、建立了公路、铁路,航空、航道、管道一体化“两型”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完成城市群“通畅通达”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以湘江为重点的“四水”航道综合治理,加速湖南与世界对接。

  生态宜居城市加速建设。着力建设绿色湖南。精心呵护城市群绿心。如完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编制,对525平方公里生态区域实行保护利用,其中120平方公里原生态实行禁止开发,打造国内外独一无二的城市群“绿心”。突出湘江风光带建设,规划建设集生态、文化、防洪、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经济长廊,沿江61公里防洪堤和72公里沿江景观道路建设进展顺利。大力治污减排,实施湘江水污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累计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017家,变性污染土地34.4平方公里,重金属削减率达50%以上,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169.5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5%。二氧化硫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信息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着力建设“数字湖南”。长株潭成为全国唯一实施同号并网升位的城市群,直接惠及1200多万用户,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三网融合试点顺利启动,3G网络覆盖县城以上区域,90%以上农村实现宽带通,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式奠基。

  “两型”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长株潭成为全国七大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株洲清水塘获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长沙浏阳再制造产业园加快建设,汨罗获批全国六个“城市矿山”试点城市之一,娄底利用余热、余压、余气发电,2009年发电量占到全市工业用电量的1/4。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3+5”城市群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90%以上。以文化产业为标志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排全国第五。加强低碳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自主研发了污泥常温深度脱水、餐厨垃圾处理、废旧冰箱无害化处理、非晶硅光电幕墙等大批“两型”技术和产品。

  示范区建设全面起步。规划布局了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和十八个片区,努力打造成为我省改革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的展示区。抓紧编制了示范区五区十八片改革建设实施方案和总体规划,率先实行大部制试点,改革审批制度,推动行政流程再造,加强以交通路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加快建设“两型”产业向园区和示范区聚集。

  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7年的1.24倍和1.28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三市金融服务、房地产等一体化。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5%以内,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优化。着力实施安居工程,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三市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拆迁安置更加合理。湘潭市形成了征地拆迁零上访的“九华模式”,益阳东部新区探索了“前居后园”的安置模式。社会保障加速覆盖,长沙市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产学研金合作,推行三市知识产权一体化,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出台了湖南省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加紧实施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人才储备。义务教育合格率稳步上升,职业教育方兴未艾。大力发展公共文化,切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株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相关数据

  ●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行政管理等重大领域取得突破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显现,2009年三市GDP占湖南全省42.6%,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

  ●公路、铁路,航空、航道一体化的“两型”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使湖南加速与世界对接

  ●民生得到较大改善,试验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7年的1.24倍和1.28倍

  ●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形成,加速与世界对接。

  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3年多来,第一阶段改革建设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作用进一步显现,三市GDP占湖南全省42.6%,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3+5”八市GDP占全省80%。试验区快速发展带动湖南全省经济昂扬向上,湖南成功跨入“万亿俱乐部”行列,跻身全国十强。

  3年来,湖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先后出台70多个文件,为试验区改革建设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编制了高水准规划体系、标准体系。各市先行先试,改革建设的目标任务得以落到实处。省部合作平台初步建立,34个部委、71户央企在试验区布局实施50多项改革试点。全民主动参与,倡导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改革创新全面展开。创新资源节约保障机制,创建新型节地模式和节能减排推进模式,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出台行政程序规定和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公路、铁路,航空、航道一体化的“两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公路、铁路,航空、航道一体化的“两型”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形成,加速与世界对接。

  生态宜居城市加速建设。高起点制订保护昭山的规划,打造国内外独一无二城市群“绿心”,实施湘江水污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重金属污染专项治理,打造“东方莱茵河”。

  信息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长株潭三市成为全国唯一实施同号并网升位的城市群,三网融合试点顺利启动。依托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式奠基建设。

  “两型”产业快速发展。长株潭成为全国七大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示范区建设全面起步。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五大示范区和十八个片区,将成为湖南省改革的“经济特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的展示区,试验区的核心增长极。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得到较大改善,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7年的1.24倍和1.28倍。 (记者 刘麟)

来源:中国经济网
长株潭在线 -  真实、丰富、分享的精神家园
http://hope.blog.changzhutan.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