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江总书记钦点的“西安事变座谈会”因何搁浅

丁石僧(1879-1956) 原G·M·D元老。云南宾川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历任同盟会总部外交事务部部长、同盟会东京支部长。1908年4月在越南河内策动云南河口起义。辛亥革命时参加光复上海之役。后参加护国战争及护法运动,曾任广州大本营顾问及军法委员会委员。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脱离政界,皈依佛门,曾任云南佛教会会长。1956年在昆明病逝。

丁中江(1917——2004),云南昆明人,其父丁石僧先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为同盟会早期会员。丁中江早年曾在昆明、香港、曼谷等地创办多种报刊,60年代后,在台湾三家电视台(台视、中视、华视)担任政治评论员,影响颇著,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近代史学家。1988年冬,云南耿马大地震。丁先生率救灾小组,携药品、衣物、捐款赴云南灾区慰问,在海峡两岸赢得“爱国老人”的称誉。自此,他致力于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以“两岸一挑夫”自况,努力搭建中国统一的桥梁。丁先生积20年心血结晶,撰写《北洋军阀史话》一书,1964年初版问世,前后再版七次,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也于1996年出版了简体中文版。
前不久,笔者在潘家园旧书市场曾购得丁中江生前出版的个人自传《逝者如斯夫》,内中有“张学良、蒋纬国还乡梦碎”一章,透露出上世纪90年代初,传主曾安排让张学良、蒋纬国二人“返乡扫墓探视”的一段历史秘辛。文中叙述,1991年12月5日上午,丁中江在北京治病期间,得以会晤中共中央总书记**。交谈之间,丁中江提出一个个人的想法,就是想规划组织“张学良、蒋纬国两位将军携手返乡扫墓探亲”,内中还附带了一项重要的行程,结束返乡之行后,同游西安,在西安举办一场“回忆西安事变座谈会”,由张、蒋二位将军主持,邀请海内外学者出席。座谈会的目的,是这段历史做一个让国共两党、全国人民都能接受的共识。


丁中江以为,此时提出这一构想,未免有些唐突,但既然有机会能见到中国最高领导人,应该把握机会把这个大胆的建议提出来。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江总书记的反应非常友好,问题是张蒋二老如果接受这个建议,台湾会放行吗?丁中江分析,张学良在台湾已经完全自由,如果提出到大陆来,台湾当局应该会同意的;只是蒋纬国还担任着“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现职高级官员到大陆来是被禁止的,但他卸下这个职务后,行动也就自由了。况且,蒋纬国是在苏州长大的,曾多次表露过想回奉化溪口以及苏州探亲的心愿。丁中江还建议,先邀请张、蒋二人游日本,然后避开记者,迳赴羽田机场登上专机,飞赴沈阳,在赴宁波转溪口,如此二老扫墓探亲就可以轻松自在。至于在西安举行座谈会的活动,则可以向媒体公开。江总书记表示,这是一件好事,相信有很大难度,希望丁教授能努力完成。

丁中江自北京返台后,即开始着手推动这项探亲计划,并把这22天旅程也规划停当,称之为“老人结伴还乡专案”。他还计划促请陈立夫能参加结伴还乡,那就更是一件完美允当的盛事了。因为距离西安事变已近60年,几个硕果仅存的当事人都已垂垂老矣。当丁中江把这个构想向蒋纬国本人提出后,他热烈赞成,而且还要自报奋勇地去说服张学良同行。由于张将军晚年听力下降,向他表达全盘计划很不容易,丁中江就用大字写了一份说帖,方便他阅读。据蒋纬国描述,张学良反复看了这个说帖,用右手在他肩上拍了一下,大声说:“好啊,老弟,咱们结伴回乡扫墓,这是我六十多年最大心愿!”然后,又很严肃地说:“对这个计划我要提三个条件。第一,咱们都是自费,自己花钱,不要任何一方出钱。第二,避免与官方接触,扫墓就是扫墓。第三,我的太太一定要同行伴我。”当时,张将军的夫人赵一荻女士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需要治疗。丁中江则认为,这个计划并不急迫,需从长计议,还要等蒋纬国退休卸任之后再说,所以时间并不紧促,其间张将军夫人也正好养病。

没想到人事难料,蒋纬国后来突患心血管剥离症,两度开刀,然后又是尿毒症透析,百病缠身,竟至一病不起。而赵一荻的骨质疏松症也日趋严重,最后与张学良二人都要依靠轮椅在夏威夷生活。就这样,丁中江潜心谋划的“两将军返乡扫墓探亲计划”,未得如愿成行,也就梦碎他乡了。(韩三洲)




本博秦全耀又注意到丁中江曾经是G·M·D的中将特派员、云南省秘书长,后来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近代史学家,有名著《北洋军阀史话》;四子丁懋时,曾任台湾行政院新闻局长、外交部长、国安会秘书长、总统府资政。另有一公子是台湾著名教授丁渝康,女儿丁懋萱曾任昆明市台联会长。丁中江有四个女儿,大女儿丁乃筠已经过世,她的灵魂伴侣就是台湾的民歌之父杨弦,二女儿丁乃竺嫁给了赖声川,四女儿就是著名演员、导演丁乃筝。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