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长沙:率先发展龙头昂

综述

  发展已成星城势

  本报记者 陶小爱 陈永刚

  今年5月,一份《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长沙在包括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大中城市排序中,位居10强;

  今年7月,《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表明,长沙成为全球城市竞争力提升最快的10座城市之一,位居第四!

  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10年前,中部内陆的长沙,知名度还比较低。在一次又一次砥砺前行中,长沙响亮地喊出“长沙要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又好又快地实现全面小康”!

  率先,源于理念;争先,源于毅力!

  在长沙率先发展的豪迈步伐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串精彩:

  跨江发展,挺进大河西,在湘江西岸一片荒原上耕耘两型社会试验田,拓出规划为1200平方公里的新城;

  建湘江枢纽,修轻轨、地铁、过江隧道;创空港新城、高铁新城,构筑成长沙水、陆、空,地下、地上立体交通网,让城市脊梁挺起,骨架伸展,经络舒畅,血脉畅通;

  再造产业优势,创建工程机械之都,托举中国汽车制造第六大板块,商业转型升级,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现代商业灿若星辰……

  率先发展,让长沙一路跨越,经济总量5年超过5个省会城市,去年位居全国第7位;城市综合竞争实力5年前移16位!

  省会长沙终于昂起龙头。2005年以来,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由23%提高到29%,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社会投资达到或接近全省的1/3,辖内税收、对外贸易、企业利润达到或接近全省的1/2。

  长沙的发展

  是城乡统筹的发展

  长沙城市主动脉五一大道,直达宁乡;人民路,从湘江风光带直至黄花机场。5年建、改农村公路9371公里;长沙农村乡乡有垃圾场,村村有垃圾站;投资10.4亿元,完成电网线路新建、改造2115公里;农村90万人实现安全用水;长沙农村学校已无危房,连昔日有“小西藏”之称的沩山脚下也建起了有红色塑胶跑道的最美学校……

  长沙,将城市大道修进乡村,将产业延伸到乡村,引农民离开土地,推行社保、医保城乡一卡通。

  统筹,统出万紫千红。“十镇百村”试点示范村的“蝶变”,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在希望的田野上展开,长沙已成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长沙2011年建成区面积达320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1倍,城镇化率达到68.5%,提高了14.6个百分点!

  2011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跃至第三;所辖县市全部挺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三、中部省会城市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09年的2.48比1降到2011年的2.08比1,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差值。

  长沙的发展

  是绿色的发展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长沙发展的主旋律。

  率全国之先出台绿色建筑标准,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

  2008年迄今,关闭退出“五小”、“双高”企业478家,坪塘老工业基地污染企业全面退出,湘江流域城区61个排污口实现“全截污、零排放”。

  22亿巨资修复岳麓山景区,建中部城区最大湿地公园,建2.34万亩城市林业生态园,人均拥有公共绿地居全国城市前茅!

  长沙的发展

  是和谐的发展

  近年来,全市新增财政收入的70%投向民生领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由82.4%提高到95.6%。和谐长沙、快乐长沙、幸福长沙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

  扩大创业型社会就业。全市新增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千人创办企业数由5.3家增至12.6家。长沙荣膺全国十大创业之城、中国十佳宜业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50万人,6年新增191万人。2006年来,共建保障性住房52万余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32.2平方米,6年增加10.4平方米。

  推行“四个免费”,即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城市各类公园,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游泳场所,免费建立3000多个社区的青少年绿色上网场所。

  加强服务型社会管理。长沙公众安全感测评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长沙的发展

  是充满后劲的发展

  近年来,长沙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发展后劲为目标,确定了以湘江为中轴线,一江两岸、互动共进,建设“一轴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格局。

  现在, 湘江风光带已延至株洲、湘潭;22公里长的潇湘大道北延线抵达望城,棚户区蝶变成有“长沙浦东”之称的滨江新城;继2006年底“六桥三环”圆梦后,长沙开工新建“两桥两隧”,形成长沙湘江“八桥两隧”,过江通道的加速建设将为大河西先导区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正在加紧建设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将让“东方莱茵河”梦想成真;武广高铁枢纽与黄花机场新航站楼的建成,引领长沙迈入“高铁时代”和“大飞机”时代;日益掘进的地铁1、2号线,在星城地下构建起一个东至黄兴镇、西到望城坡、南起万家丽路南端、北至汽车北站的“黄金十字”型线路,长沙的“地铁时代”正在呼啸而来!

  见证

  再现湘江碧波清流

  本报记者 陶小爱 陈永刚

  9月15日晚8时,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的工地上,灯如繁星,机器轰鸣。

  中交二航局的施工人员吃过晚饭后,陆续从生活区赶往船闸施工现场。“9月底湘江枢纽将实现蓄水通航,我们的安装调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24小时不间断。”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杨桂根介绍。

  船闸的安装调试时间极为紧迫。船闸人字门的安装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记者在现场看到,湘江长沙枢纽船闸为双线2000吨级船闸,上、下闸共安装8扇人字门,其中单扇人字门宽、高近20米,厚2.5米,重300多吨。

  除了船闸,水电八局组织的百余台渣土车和多台挖掘机、推土机也在昼夜施工,修筑湘江枢纽三期围堰,力争在本月29日实现全面合龙。长沙湘江枢纽公司董事长潘胜强介绍,从三期围堰合龙那一刻起,湘江枢纽就可以通过泄水闸门进行蓄水了。“湘江母亲河从今年起,有望彻底告别枯水期的困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湘江长沙段经常喊渴,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枯水期,部分河段行人甚至能徒步过江;各水厂的取水难度加大,城市安全供水受到威胁;湘江两岸裸露的滩地,仿佛母亲河伤痕累累的胸膛,令人不忍目睹。

  2004年1月,在省“两会”上,长沙代表团建议尽快建设湘江航电枢纽。2009年9月,工程正式开工。它的建设,对有效提升湘江通航能力、改善湘江沿岸生态环境、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潘胜强介绍,首次蓄水定在26.6米左右,到2014年湘江枢纽工程全面建成后,湘江长沙段水位将长年保持在29.7米。届时,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秀美湘江将再现世人眼前。

  心声

  “人间天堂在这里!”

  本报记者 陈永刚 陶小爱

  9月15日中午,正值周末,阳光明媚,宁乡县金洲镇关山社区居民向霞光家中人声鼎沸,家里的“农家乐”正在同时接待4桌游客,61岁的向爹正和家人一起忙活着。

  向霞光的家是社区“统规统建”的民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院内红花绿草,窗外碧波荡漾,清风拂来,沁人心脾。作为前任村主任,向爹对关山村的变化了如指掌:

  “10年前的关山村,一个字可以形容:穷!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600多户村民,主要靠种水稻和红薯过日子。2000年的时候,人均年收入还只2000多块,40%的村民房屋漏雨,困难户有30多户,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

  2007年,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开始联点关山村;2008年,高速公路通到了村口,离市区只有12公里;2009年,关山村改为社区,并被定为长沙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单位,通过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推动土地流转,引进生态农业公司,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关山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向爹还是习惯把社区称作村,他兴奋地向我们介绍。

  “现在村里已经建成1000亩葡萄基地,1000亩四季水果采摘园,1000亩生态休闲体验茶园和500亩特种野菜基地。原来种一亩水稻,最高利润只有一千多元;现在种一亩葡萄,收入有一两万块,村里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15400元。”

  “现在村里有农家乐90多家,到我们这里可以采葡萄、水果,钓鱼、摘菜、吃花猪肉。去年我搞农家乐,旅游纯收入就有18万多元,加上种葡萄、工资、分红等,家里的总收入达到了25万多元。”

  向霞光与老伴杨碧桃育有两子一女,都是大学生。“当年的想法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崽女离开这穷山沟。”

  没想到,小儿子向露峰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了几年班,前两年辞职回家经营起农家乐。“他也是看到家乡环境越来越好,收入也不低,还可以在家照顾父母。”据了解,这两年,关山社区有400多名青壮年回乡创业。

  采访结束,向爹握着记者的手,诚恳地说:“有句老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可以自豪地讲,人间天堂就在这里!”


来源:湖南日报
长株潭在线 -  真实、丰富、分享的精神家园
http://hope.blog.changzhutan.com


返回列表